请登录 免费注册 购物车0 我的康德乐 客户服务 网站导航 手机版

400-168-0606

疾病百科
皮炎常见病种
您现在的位置: 疾病百科 > 皮炎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来源:百济健康商城发布时间:2014-12-08 00:00
  剥脱性皮炎又称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或Ritter氏病。该疾病由凝固酶阳性第Ⅱ噬菌体组金黄色葡萄球菌71型感染所致[1],本菌毒素能造成表皮松解,易发生于2~10个月婴儿。此类病例在临床上并不多见,近些年本院只见过2例。今年6月份本院收治1例此类患儿,症状明显,除了常规治疗之外,对于新生儿各方面的护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患儿治疗14天后痊愈出院且治疗期间未出现其他并发症及后遗症,现报告如下。

  2 护理体会

  2.1 预防感染

  患儿置单间病房,病室紫外线消毒早、晚各1次,每次30min;消毒机上午、下午各开1次,每次2h;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时通风,湿度在50%~60%,温度在28°C~30°C之间。每日用1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拖地,擦拭床旁桌;随时清理脱落的痂皮、皮屑,每日对污染的床单、被服更换。接触患儿前洗手,戴一次性手套,戴口罩、帽子;定时翻身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以防皮肤感染或破溃面积增大。

  2.2 饮食护理

  患儿因口腔黏膜溃疡,口唇肿胀、糜烂、疼痛,影响进食,所以喂奶时采取按需喂养,少量多餐,减少患儿因饥饿出现活动增多,导致皮损加重。喂奶时注意头部稍抬高,偏向一侧,防止患儿误吸,奶的温度适宜,选择软奶头,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喂奶后加强口腔护理,用制霉菌素和鱼肝油口腔护理,每日3次,余用生理盐水做口腔护理。

  2.3 皮肤护理

  患儿全身有皮疹、水疱且表皮剥脱渗液,针对上述情况,笔者采取暴露疗法,患儿置于开放式辐射台上,方便医生护士操作,观察病情,避免衣物与被服摩擦,加重患儿病情。每日不定时检查皮疹及水疱情况。对小水疱或松弛、渗液少的水疱,待其自然吸收;对于大水疱在无菌操作下低位穿刺抽吸,保持疱壁的完整性;对于渗液较多的糜烂面用无菌纱布湿敷,对渗液较少的糜烂面可予油剂、奥美沙星或红霉素软膏保护,右足较深的创面给予局部勤用碘伏消毒并用纱布包裹,患儿眼部有黄色分泌物,以托百士滴眼,束缚上、下肢,防止患儿抓伤皮肤,人为撕脱未脱落表皮。

  2.4 临床穿刺操作

  患儿每天都有大量表皮脱落、渗液,为了控制感染、加强营养、补充蛋白,临床穿刺等操作不可避免,尽量要求技术精湛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减少对患儿的刺激与皮肤损伤。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定时测体温,记录24h出入量,保持内环境稳定。

  2.5 出院指导

  经过抗感染、补液对症支持治疗和精心的护理,2周后患儿皮损明显好转,复查实验室各项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治愈出院。为了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护士与家属保持联系,指导其出院后,居住环境温度适宜,通气良好,患儿被服均应煮沸、暴晒消毒处理,尽量使用柔软透气度好的棉质衣被,天气炎热,被服不宜过多、过紧,每日温水沐浴,尿布勤换洗,喂奶少量多餐,保证充足的营养,避免易感人群特别是患有化脓性皮肤病的家属尽量少接触或避免接触患儿。

  参考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年2月9卷2期;《新生儿剥脱性皮炎的临床护理体会》;冉宪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