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6月 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6 63(37.2+5.7)岁;病程4~76(14.2~2.1)个月;病变累及直肠11例,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28例,累及全结肠2l例。
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变部位等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2片/次.3次/d,联合121服益生菌制剂(双歧三联活菌胶囊)0.42g/次,3次/d:而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片治疗,O.5r~次,4次,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个月。疗程中严禁患者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可根据患者病情适当增减药物剂量。观察记录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分别行肠镜检查观察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症状、体征消失,大便常规检查阴性,行肠镜检查糜烂消失.溃疡愈合.黏膜基本恢复;(2)有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大便常规检查阴性,行肠镜检查黏膜轻度充血糜烂或形成假息肉;(3)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行肠镜检查未见好转。其中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1.4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 检验,P<0.05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 .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3.3%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脓血便、左下腹明显疼痛等.对于它的发生机制.大多数学者认为它是由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并且和感染、遗传或者自身免疫损伤有关3],临床特点为慢性过程,反复复发,治疗难度大,因此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 早期治疗的药物通常为主免疫抑制剂、水杨酸类、皮质类固醇等,所用药物各有缺陷.而柳氮磺吡啶是以往临床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首选药物.但是治疗中的不良反应较多.患者不能耐受导致停药.因此降低了治疗效果,并且该药也可能引起肝功能损伤:而美沙拉嗪是一种5.氨基水杨酸制剂。它可以抑制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炎性物质的合成与释放.清除自由基以减少对肠道的损害.且不良反应较少.患者可以坚持治疗以获得较好的效果.并且美沙拉嗪有灌肠液制剂.能够直接作用于乙状结肠、直肠的粘膜,能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肠黏膜的炎性状态.帮助患者恢复[4_。近来研究表明.活动性UC与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 在活动性UC患者肠黏膜表面革兰氏阳性菌如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是缺失的,相反革兰氏阴性菌,特别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拟杆菌在黏膜表面浓度增加。益生菌可与致病菌竞争营养物质.合成抗微生物成份及改变肠道pH值.直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侵袭.从而维护肠道内环境稳定 所以其既有利于UC的控制.又可预防UC的复发(51。本研究中采用的益生菌是双歧三联杆菌,由长型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组成.均为健康人肠道正常菌群.它们可在肠道中与肠上皮细胞相结合,形成菌群屏障.阻止致病菌的定植及入侵,对抗革兰氏阴性菌的对肠上皮的破坏。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73.3%)。对于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患者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更为安全有效.能够显着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尤其是不能耐受柳氮磺吡啶的患者.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参考文献: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比较,张小河,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