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 免费注册 购物车0 我的康德乐 客户服务 网站导航 手机版

400-168-0606

疾病百科
胃炎常见病种
您现在的位置: 疾病百科 > 胃炎

胃苏颗粒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来源:百济健康商城发布时间:2014-12-10 00:00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的加快,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发病率逐年上升,将成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且有年轻化的趋势。由于其临床症状轻微,如上腹部饱胀、恶心、反酸食欲不振等,常常被误诊为消化不良。胃镜检查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占胃镜检查率的50-85%[1]。目前,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药物繁多,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我院于2012年5月-2013年1月采用胃苏颗粒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23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作如下报道: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3年1月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门诊患者46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2] ①病程迁延,有反复性消化不良的症状,其中上腹部胀痛、嗳气、反酸、嘈杂等症状至少有两项者;②胃镜检查:为黏膜红白相间,以红为主,或有花斑样出血点;③排除萎缩性胃炎、特殊类型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肿瘤及肝胆胰疾病。

  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对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治疗期间注意患者情绪管理与指导,饮食上忌暴饮暴食、食过冷过热、过于辛辣甘甜饮食,戒烟限酒。

  1.4 疗效评定标准[3] ①显效: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胃镜检查胃粘膜呈粉红状,无充血、水肿;②有效:症状有所改善,胃镜检查胃粘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充血、水肿明显改善;③无效:症状未改善,胃镜检查胃粘膜病变范围没有达到有效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及停药后6个月复发率比较存在显着差异(P<0.05)。

  4、讨论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性改变,是以粘膜层浆细胞及淋巴细胞等慢性炎症细胞侵袭为主的疾病。根据卫生部颁布的《2006年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将慢性胃炎分为萎缩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及特殊类型胃炎,""浅表性胃炎""这一诊断已逐渐被淘汰,临床上已开始以""非萎缩性胃炎""代替""浅表性胃炎""的诊断[4]。西医治疗往往以对症处理为主,虽然在近期的疗效肯定,但对患者机体宏观调控能力差,使得失衡的机制没有得到有效的修正,仅仅是治标作用,因此,停药后复发的几率很高,甚至会反复发作,进一步加重疾病的发展,可发展为萎缩性胃炎,或胃肿瘤的可能。因此,如何调理患者的机体功能,更好的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防止疾病的复发和发展,是广大临床医生思考的问题。中国传统医学对调理人的机体功能有独到的见解,经过我院的长期探索,认为胃苏颗粒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有独特的疗效。

  胃苏颗粒是根据我国已故中医泰斗董建华老先生的经方进行加减,通过现代先进的制药技术生产的颗粒冲剂[5]。方药组成为紫苏梗、香附、陈皮、香橼、佛手、枳壳、槟榔、鸡内金。中医理论中虽然没有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病称,但仍可归属于""胃脘痛""、""痞满""、 ""嘈杂""的范畴,《医学正传·胃脘痛》曰:致病之由,多为纵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煎,复餐寒冷生凉,朝伤暮损,日积月累。《血证论》曰:木之性在于疏泄,食指入胃,全赖木之疏泄,而水谷乃化[6]。其病机在于脾胃,外邪入侵,使脾气不升,胃浊不降,乃发病[7]。胃苏颗粒以紫苏梗为君,解表和中;香附、陈皮为臣,理气健脾;枳壳为佐,破气消积、以降胃气;槟榔为使,消积除满。配以香橼、佛手、鸡内金调畅三焦、消食化积。诸药合用能够调适上下,升脾降胃,以消除患者的上腹部饱胀、恶心、反酸、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7]。观察组23例患者经过1个月的治疗,显效为16例,有效为6例,总有效率为95.65%。而对照组23例患者显效为8例,有效为9例,总有效率为73.91%,明显低于观察组。停药6个月随访各组患者的复发率,观察组为1例,占4.55%;而对照组为3例,占17.65%。

  总之,胃苏颗粒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具有良好的近期和远期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同时由于治疗的成本远低于对照组,胃苏颗粒冲剂具有口服方便,口感较好,使患者容易接受。因此,该药物具有良好的药物依从性,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与运用。(参考文献:胃苏颗粒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江宏为,医师在线2014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