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便秘常见病种
您现在的位置: 疾病百科 > 便秘

中医辨证施治便秘的基本方法

来源:百济健康商城发布时间:2014-12-10 00:00
  一、辨证论治是中医的基本原则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辨证""就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为""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论治的正确与否。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中医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既辨病又辨证,但主要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将重点放在""证""的区别上,通过辨证而进一步认识疾病。例如,感冒是一种疾病,临床可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症状,但由于引发疾病的原因和机体反应性有所不同,又表现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不同的证型。只有辨清了感冒属于何种证型,才能正确选择不同的治疗原则,分别采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或清暑祛湿解表等治疗方法给予适当的治疗。辨证与那种对于头痛给予止痛药、对于发热给予退烧药、仅针对某一症状采取具体对策的对症治疗完全不同,也根本不同于用同样的方药治疗所有患同一疾病的患者的单纯辨病治疗。

  中医认为,同一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出现不同的证型;而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可能出现同样的证型。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就可以分别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原则。""同病异治""即对同一疾病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证型,采用不同的治法。例如,麻疹初期,疹未出透时,应当用发表透疹的治疗方法;麻疹中期通常肺热明显,治疗则须清解肺热;而至麻疹后期,多有余热未尽,伤及肺阴胃阴,此时治疗则应以养阴清热为主。""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性质相同的证型,因而可以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比如,心律失常与闭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但均可出现血瘀的证型,治疗都可用血府逐瘀汤进行活血化瘀。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的原则,正是辨证论治实质的体现。

  二、便秘的种类

  便秘是指大肠秘结,排便困难,两天以上不能自解者。主要由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所致。并与脾胃及肾脏有关。依发病特点可分虚实两类。现代医学之习惯性便秘书可依此治疗。许多人一出现便秘,多会想到食用香蕉通便。不过,虽说香蕉有通便之效,但并不是对所有便秘的人都会有很好的通便作用。中医认为,便秘病因主要肠胃积热、气机郁滞、阴亏血少、阴寒凝滞所致。因而,便秘一症,中医辨证地主要分为热秘、气秘、虚秘和冷秘四个分类热秘、气秘、冷秘、虚秘。

  热秘: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身热,或兼有腹胀腹痛,口干口臭,舌红苔黄,脉滑数。

  气秘: 见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甚则腹中胀痛,纳食减少,舌苔薄腻,脉弦。

  冷秘:见大便艰涩,排出困难,小便清长,四肢不温,喜热怕冷,腹中冷痛,或腰脊酸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虚秘:虚秘分气虚和血虚。气虚见虽有便意,临厕又难以排出,便后疲乏,大便并不干硬,神疲气怯,舌淡嫩,苔薄,脉虚。血虚见大便秘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脉细涩。

  中医认为,香蕉味甘、性寒,而性寒能清肠热,味甘能润肠通便,较适用于肠胃积热所致的热秘,可于饭后1~2小时进食,每日1~2根为宜。但对于虚秘和冷秘的人,由于本身体质虚寒,与香蕉的属性寒相同,吃了反而不利于通便,应少食。

  实际上,香蕉只能作为辅助治疗便秘的水果,对于顽固性便秘者效果甚微,一般需要通过辨证治疗,配合中医药膳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三、辨证治疗

  (一)实秘

  主证:大便坚涩难下,经常三、五日或更长时间一次。或身热,烦渴,口臭,脉数,苔黄燥;或胁腹胀满疼痛,噫气频作,纳食减少,苔厚腻,脉弦。

  (二)虚秘

  主证:便秘而排便无力,或见面色口唇苍白无华,头晕心悸,神疲气怯,舌淡苔薄,脉象虚细;或见腹中冷痛,喜热畏寒,舌淡,苔白润,脉沉迟。

  治法:取大肠俞、募穴及三焦、肾经穴为主。实秘用泻法,以清热润肠,疏肝理气;虚秘用补法,以补益气血,润肠通便;寒秘:加灸以温下焦通便秘。

  处方;大肠俞 天枢 支沟 照海 左水道

  随证配穴:热盛: 加曲池、合谷;气滞:加中脘、太冲;气血两亏:加脾俞、胃俞、足三里;下焦虚寒;灸神阙,气海。

  方义:便秘病因不同,但其本质是津液不能濡润大肠,使大肠的传导功能失调所致。大肠俞为大肠背俞穴,天枢为大肠募穴,俞募相配,以疏通大肠腑气,腑气通则传导功能复常,便秘可止;支沟为三焦经火穴,可宣泄三焦之火以通便;照海穴滋肾水以增液润肠;曲池、合谷泻大肠腑气以泄热通便;中脘疏通三焦,太冲疏肝理气以通肠腑;补脾俞、胃俞、足三里,扶助中气,脾胃气旺,则能生化气血,为虚秘治本之法;灸神阙、气海,温下焦理气滞以通便;左水道是治疗便秘的经验穴。(参考文献:中医辨证施治便秘的基本方法,张玉兰,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4年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