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 免费注册 购物车0 我的康德乐 客户服务 网站导航 手机版

400-168-0606

疾病百科
脉管炎常见病种
您现在的位置: 疾病百科 > 脉管炎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介入治疗效果观察

来源:百济健康商城发布时间:2014-12-10 00:00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好发部位为中小动脉,是一种节段性、进行性、非化脓炎症性血管疾病,患者发生病变后可累积血管全层[1],从而使患者腔内血栓形成导致官腔出现闭塞。目前导致患者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原因还尚不明确,但可能与性激素、吸烟等各种因素有关。若是处理不及时,极有可能出现肢端坏痕甚至截肢[2]。我院对54例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共54例,其中男43例,女11例,年龄30-55岁,平均年龄(48.3±3.2)岁;其中12例单侧肢体病变,10例双侧病变;13例病变单纯累及腘动脉远端分支,股浅动脉10例,9例髂-股动脉。下肢缺血分期:20例局部缺血期(一期),16例营养障碍期(二期),18例组织坏死期(三期),所有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间歇性跛行。术前平均行走70m。

  1.2 方法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全部进行穿刺治疗,根据CTA为患者选择侧逆行穿刺入路或股动脉顺行穿刺。4F导管与患侧髂、股动脉造影,明确闭塞程度、范围等,同时使用腔内成形、溶栓以及抗凝治疗。一期患者以6 F导引导管行负压抽吸祛法,最后行造影;二、三期患者导管导丝配合通过动脉闭塞以及狭窄段后,将溶栓导管置于血栓内,插入金属内芯,最后缝合送入病房。

  1.3 疗效评定:

  本次研究将疗效评定分为3个阶段,即:治愈:缺血症状消失,皮温皮色出现改善,远端动脉恢复,血管通畅。有效:侧肢增多,动脉造影主干血管通畅,缺血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未出现远端流出道,主干血管不通畅,坏死症状无好转甚至出现恶化。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本组一期20例患者,9例治愈,8例良好,3例一般。二期患者16例,6例痊愈,8例良好,2例一般。三期患者18例,3例痊愈,3例良好,10例一般,2例截肢,见表1。

  2.2患者术前术后造影比较 患者术前造影见图1,术后造影见图2.术中球囊扩张见图3.

  3 讨论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呈非感染性全层炎症,在动脉炎性增生以及狭窄基础上会形成血栓,若是对患者直接进行支架置入或球囊扩张均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远端动脉栓塞,从而使患者肢体加重缺血。所以本次研究对明确血栓形成患者采取导管溶栓后再行腔内成形治疗。

  通过本次研究后发现,本组一期20例患者,9例治愈,8例良好,3例一般。二期患者16例,6例痊愈,8例良好,2例一般。三期患者18例,3例痊愈,3例良好,10例一般,2例截肢。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介入治疗与下肢缺血分期有显着相关性,即缺血分期越高,预后也就越差,其原因为:一期患者血管条件相对较好,说后效果较为显着,能使血管腔长期通常,预后效果较为良好。二期患者器质性变化为主,该期患者已经属于闭塞状态,对介入腔的操作难度进而加大,预后情况相对较差[3]。三期患者以及处于完全闭塞,由于患者堵塞时间较差,因此使用介入治疗预后情况差,且此类患者术后出现狭窄概率极高,保肢率低[4]。

  本次研究术后进行随访,术后3个月行彩色多普勒以及造影时多数术中开通的主干血管再发狭窄闭塞,但侧支血管形成增多,所有患者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成功保肢。因此我们认为对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患者行介入治疗,能够恢复正常供血,提升保肢率。对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进行介入治疗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远端流出道对介入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至关重要。(参考文献: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介入治疗效果观察,张安平,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年5期)
 
脉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