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 系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的大肠黏膜炎症性病变,临床以腹痛、腹泻、黏膜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为主要特征,并可伴有肠道外病变,以关节损害和皮肤病变最为常见。U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十分不清楚,目前普遍认可免疫系统异常是UC发生的主要内在因素,此外还与遗传因素、微生物因素、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中医学将之归为""泄泻""、""痢疾""、""肠澼""、""便血""范畴,多数中医学者认为此病为本虚标实之症,以脾虚为本,湿热瘀毒为标。UC发病率逐年升高,并具有低治愈率,反复发作,少数患者病情严重,甚至可危及生命,并与结肠癌的发病有一定关系[1]。目前UC已成为我国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不断有学者投入到研究中来,据大量文献报道,中药与西药相比具有复发率低、副作用小的优点,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2]。中医治疗采取的方法多种多样,如中药汤剂内服、外用灌肠、针灸、埋线、贴敷等,现就近年来外治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现状进行综述如下。
1 中药灌肠疗法
由于UC的特殊性,其病变部位集中在大肠黏膜,所以灌肠疗法是一种治疗本病较好的方法。中药灌肠肠道给药可直达病所,具有吸收充分,作用迅速,创伤小的优点。李小朋等[3]用白头翁汤加减灌肠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78例,对照组76例患者给予美沙拉嗪栓塞肛。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为84.6%,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王春成[4]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以清热解毒、逐瘀排脓,兼扶正祛邪为大法,治疗组采用加味附子薏苡败酱散经直肠加压灌肠,与对照组应用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灌肠治疗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达 91.9%,并且在临床症状改善、肠黏膜病理组织学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2 针刺
针刺疗法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疗UC效果明显,基本没有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操作简单,病人经济负担轻,易于接受。
2.1 电针:王荣[5]等通过观察电针天枢加不同配穴对 UC 结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发现各电针治疗组均可显着降低大鼠血清 MDA 和 NO 的含量,使 SOD 水平上升。同时,通过控制炎症减少体内 OFR 的生成,降低内源性 SOD 的消耗,增强其活性,有效地清除机体氧自由基,从而达到保护结肠黏膜的作用。其中以天枢、中脘、上巨虚三穴效果最佳。随后,冀来喜[6]等在其基础上总结出""肠病方(天枢、中脘、上巨虚)"",并采用电针治疗UC大鼠模型,实验得出,电针""肠病方""可调节炎性反应因子起到对受损肠粘膜的修复作用。
2.2 温针:刘兴[7]取脐中四边穴、关元、气海、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针刺补法,得气后艾条灸两壮,3疗程后总有效率为 93.3%。李淑芝等[8]取足三里、上巨虚、天枢、中脘、关元,针刺得气后于针柄上插入 4cm 艾条燃尽后取针,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总有效率95.5%。
2.3 头针:韩淑凯等[9]根据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取头针胃区和肠区,进针后捻转2~3min,留针5~10min,只捻转不提插,每分钟捻转200次以上,反复操作2~3次。结果总有效率100%。
2.4 耳针:曾巧容[10]用柳氮磺胺吡啶片口服,并用王不留行耳穴贴压大肠、小肠、脾、肝、直肠、交感、神门,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次,每次每穴1min。保留3天后除去,然后换另一侧耳穴贴压。4次为一疗程,间隔5天后行第2个疗程。结果痊愈17例,有效15例,无效2例。
2.5 水针:朱跃平[11]采用胎盘组织液穴位注射脾俞、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对照组采用西药加灌肠治疗,结果显示两组近期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刘红[12]取脾俞、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双侧穴位交替使用,用胎盘组织液2mL、亮菌甲素注射液0.2g、黄芪注射液4mL、维生素B12100μg,隔日注射1次,10次为一疗程。另用苦参12g、白及12g、黄柏12g、石榴皮9g、白头翁18g灌肠。总有效率95.5% 。
3 艾灸
3.1 艾条灸: 李红枝[13]等选使用艾条灸足三里、天枢、关元、神阙各穴,将艾灸的温补作用和穴位本身调补脾胃肠腑的作用结合起来,并配合中药灌肠,共治疗60例UC患者,总有效率95%。
3.2 隔姜灸:钟志刚等[14]取神厥穴,将生姜置于穴位上,然后把艾柱(约3g)置于姜片上,灸3壮,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天灸治1次,12天为一疗程。总有效率 90.32% 。丁红等[15]取双侧足太阳膀胱经肺俞、脾俞、肾俞、大肠俞,将艾柱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柱燃尽,再易柱施灸。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1日1次,疗程2个月。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疗程1个月。总有效率治疗组100%,对照组 90.32%。
4 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针灸辨证取穴,其能够较长时间的刺激穴位。熊伟[16]等人运用穴位埋线治疗UC患者37例。愈显率56.8%,总有效率94.6%。李宏军[17]等人通过对116例轻、中度UC患者随机分组治疗,探讨穴位埋线与柳氮磺吡啶治疗UC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的近期及远期均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李东冰等[18]选取足三里、大肠俞、天枢、下脘透建里透中脘、中极透气海进行埋线治疗UC,结果症状改善率99.2%,肠镜下改善率83.7%。
5 穴位贴敷
位贴敷疗法具有简、便、廉、验等特点,且无不良反应,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选择。刘红[19]等选择温脾散贴敷神阙穴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照组使用口服美沙拉嗪。两组疗程均为4周。其结果治疗组4周临床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5%和100%,对照组分别为25%和8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大便恢复正常时间和腹痛缓解时间上也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
综上所述,中医外治治疗UC的方法灵活多样,疗效显着,毒副作用亦少,费用较低,患者接受度高,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在攻克UC的道路上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目前在治疗本病的临床研究方面仍然存在问题,比如实验动物研究、机制研究较少,中医辨证分型缺少统一的标准;临床观察指标方面缺乏远期疗效观察等,这些在一定程度影响了中医药在国内外的同行中的认同及运用。因此,需严谨、合理设计实验和临床研究,探讨其发病机制,完善远期疗效的观察,筛选出有效的成分,以提高临床疗效。(参考文献:中医外治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现状,罗婧,药物与人 2014年7期)
中医外治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现状
来源:百济健康商城发布时间:2014-12-10 00:00